矿压观测初采至正常回采阶段矿压观测资料的分析,揭示了工作面长度对周期压力规律的影响,为今后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,那么下面一起了解下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与分析吧!
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
1)掌握回采工作面基岩运动规律,确定岩层控制范围,建立回采工作面立柱与顶板的相互关系,进行基本顶推监测预报。
2)为达到安全生产目的,监测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,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液压支架的优势。
3)掌握巷道支架与周边岩石的相互关系,提出合理的周边岩石松动范围。
4)研究掌握开采影响和支撑压力分布规律,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维护范围和基层支护的技术措施,保证安全生产,提高资源回收率。
矿压观测方案
矿压观测工具
矿压观测采用电液控制系统,通过服务器、网络适配器与井下防爆计算机连接,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,系统与井下光纤交换机连接,该系统由几个支架控制单元组成,每个支架控制单元由一台支架控制器、行程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、红外接收机、电磁驱动器、电液阀组及各种连接器组成各支架控制单元通过支架连接器串联,通过光缆与工作面信息连接
矿压观测分析方法
矿压观测用软件将观测到的矿山压力数据绘制成柱状图,分析工作面柱状显示情况,以30MP为基点观察,高于30MP时显示红色,低于30MP时显示绿色,可以更直观地掌握顶板岩层活动和周期产生的挤压距离,便于研究
矿压观测生产现场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,结合顶板压力曲面图共同分析工作面周期,综合分析压缩规律,记录工作面顶板受压时煤壁片帮程度、顶板漏砂、支柱下沉、安全阀开启程度等现象。
矿压观测内容
1)统计液压支架立柱的工作阻力。
2)观察工作面周期,观察地压期间矿压显现情况和周期,压实步幅。
3)观察两顺槽超前压力区片帮、低鼓等矿压显现情况。
矿压规律分析
1)工作面初采期间,来压时工作阻力明显增加; 随着工作向前推进,顶压强度减小,采空区吊顶、煤壁片帮助量增加。
2)数据表明,102首采工作面直接顶首飞距离为12m ,切眼宽度7.5m煤壁推进9.1m―支架控制顶距4.6m,基本顶首飞距离为81m,基本顶首飞周期飞行距离为20m。 基本上初次步行距离约为初次周期步行距离的4倍。
矿压观测规律总结
1)老顶周期行走距离16~25m,采空区塌陷充分,充填程度牢固,可减轻初次压迫对支架和人员的伤害,瓦斯浓度次之。 根据岩层的形成结构状态,前支撑压力峰值位置加深至煤体前方90-100米,工作面顶压至一定距离后,由采空区松散状态进入压实状态,此时形成的压力峰值高,其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90-100米
2)周期推的步幅大小和矿压显现程度与工作面支座初撑力、工作面推进速度、基岩顶部厚度有很大关系。 工作面周期推压不同步,有的先推,有的后推,但推压的持续距离基本相等,周期推压具有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来压的异步性,工作面中部周期推压现象明显。
3)从102工作面顶压支架的压力强度平均为30MPa。
4)沿工作面倾斜方向的压力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少,由于压力峰区是矮胖、突出、抗压高发区,对压力峰区进行支架顶板管理,中间压力的峰值大; 沿行驶方向中心的峰谷振动大于工作面的上下位置。 保证安全生产。
5)顶板周期推压时,煤壁无碎屑,单体支柱开挖量大时,应穿柱鞋,及时向单体柱二次注浆。
6)据观察,两顺槽超前段10-17m位置压力大,单体钻底严重。
上一条:矿压观测的作用是什么? | 下一条:矿压观测的安全技术措施 |